<tt id="twxkg"><pre id="twxkg"></pre></tt>
    <tt id="twxkg"><form id="twxkg"></form></tt>
    <input id="twxkg"><button id="twxkg"></button></input>
    1. <rt id="twxkg"><meter id="twxkg"></meter></rt>
      <rp id="twxkg"><meter id="twxkg"></meter></rp>
      1. <strong id="twxkg"><span id="twxkg"></span></strong>
      2. <cite id="twxkg"></cite>
        定制熱線:

        崗亭

        當前位置:崗亭新聞 > 崗亭動態 > 上海推進垃圾分類:設紅黑榜,垃圾房前督促

        上海推進垃圾分類:設紅黑榜,垃圾房前督促

        文章出自:垃圾分類房 責任編輯:垃圾分類房 作者:垃圾房 訪問量:0 發表時間:2019-06-20 20:44:39

        產品名稱:垃圾房垃圾分類房環保垃圾房垃圾箱房

        上海推進垃圾分類:設紅黑榜,垃圾房前督促

        垃圾分類,是城市垃圾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的有效手段,也是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環節。自2011年起,上海開始推進新一輪的垃圾分類減量工作,并連續7年將此項工作列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加以推進。今年,上海將垃圾分類減量作為重點工作之一,先后出臺《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》和《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(2018年—2020年)》,希望大力推進,并在諸多瓶頸、難題方面取得新突破。上海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哪些新進展?試點效果良好的小區有何好做法?大多數小區還存在哪些問題?日本、德國、中國臺北等地區的經驗是否值得上海借鑒?近半年來,澎湃新聞記者實地走訪滬上多個住宅小區,采訪多名業內專家,并對比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做法,希望借此能全面了解上海垃圾分類減量的現狀、瓶頸,并給出一些建議。

        中華別墅小區的四分類垃圾廂房。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欒曉娜圖

        3月26日9點,上海長寧區中華別墅小區,52歲的劉興芳拎著兩袋垃圾,走到垃圾廂房前。

        她將一袋餐廚垃圾扔進了濕垃圾桶,又從另一袋垃圾中揀出一個壞掉的燈泡和沐浴露空瓶,分別扔進了有害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。隨后,將剩下的垃圾袋扔進了干垃圾桶中。

        這樣的習慣她已維持半年多,她的家中就有干、濕兩個垃圾桶。“以前也基本不分,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小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,居委干部一直來家里宣傳,就養成了習慣。”劉興芳說。

        同樣的情景正在上海多個小區上演。在家里分類收集、在垃圾廂房分類投放、定點定時,已成為不少市民的共識。

       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處處長徐志平說,從實踐案例來看,取得成功的小區都有一些共性:一是社區的基層組織具有較強的戰斗力;二是社區內會有一個核心人物,具有比較強的人格魅力;三是社區有比較穩定的居住人群。

        但是,并非所有的居民小區,都具備上述幾種共性。”徐志平說,從根本上講,還是要靠機制來解決問題,下一步,上海將落實物業、居委會、業主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,落實到責任人,“把該做的事情做好,該檢查的檢查好”。

        中華別墅小區:

        志愿者在垃圾房前蹲點督促

        作為長寧愛建居民區的六個小區之一,中華別墅有180戶家庭,共用一個垃圾廂房。這個垃圾廂房位于小區一角,干垃圾、濕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四類標得清清楚楚。與此相配套,一大幅“垃圾的旅程”宣傳板,生動又形象。小區宣傳欄內,還張貼了“各樓組垃圾分類評比公示欄”等信息。

        2017年起,愛建居民區黨總支、居委會選擇了該小區作為試點,推進居民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投放工作,并探索形成了從居民家庭源頭治理到垃圾廂房嚴格分類、定時收運銜接及時的全流程垃圾分類方案。

        盧廣振是清潔垃圾廂房的工人,已在該小區工作了4年。“以前不分類時,每天都要把垃圾從桶里倒出來再分揀,起碼1-2個小時,又臟又累。”他說,自從小區推行了垃圾分類,現在只有極個別分錯的需要稍微分揀一下,輕松多了,小區環境也干凈多了。

        中華別墅小區各樓組垃圾分類評比公示欄。

        一名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(www.thepaper.cn)記者,其實在此之前,小區也曾倡導過多年生活垃圾分類,但規范分類率僅為5%。

        居委會調研發現,主要有兩個原因:一是剛開始為居民發放可降解垃圾袋,后來都停掉了;二是雖然居民分類了,但垃圾運輸時是干濕混裝,分不分結果一樣,打擊了居民的積極性。

        此次下定決心試點后,一場更為密集的“宣傳戰”開始打響。

        居民區文體團隊骨干們組建宣傳小組,志愿者形成保護環境小分隊,每家每戶上門宣傳,還利用居代會、樓組長大會、海報張貼、電子屏、微信公眾號等方式,推廣環保理念,告知分類工作要求。

        試點中,志愿者隊伍的作用變得空前重要。他們堅持在每天早上7點半至晚上6點半期間,輪班在小區垃圾房前蹲點督促,勸導居民對混裝垃圾進行分類,示范如何投放。退休居民負責工作日,白領青年承擔周末時間,志愿者們一個月的日曬風吹,實現了家庭垃圾分類率從5%到95%。

        中華別墅小區居民在分類投放好垃圾后,為綠色賬戶積分。

        居委會還實施了數據實時統計機制,由志愿者詳細記錄居民每次垃圾投放分類情況,形成一家一戶的家庭綠色日志;同時,設置紅黑榜公示家庭垃圾分類情況,表彰分類良好的家庭,督促分類不徹底的情況,促進習慣形成。

        針對混裝混運問題,居委會專門聯系了專業的清運公司,每天分開收運干、濕垃圾,對于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,則積累到一定量后,再通知清運公司來收運。

        “下一步,我們將實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。”愛建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,目前小區定時定點投放還處于倡導階段。

        上航新村:

        發放可拆卸分類垃圾桶

        同樣位于長寧區的上航新村,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實行已有半年。

        非投放垃圾時段,上航新村的垃圾廂房全部關閉,不允許居民投放垃圾。

        小區居民只有在上午7至10點和晚上5至8點才能投放垃圾,其他時間,垃圾廂房是關閉的。如今,幾乎所有小區居民都能做到自覺定時定點分類投放。

        在上航新村居委會書記朱雪菊的辦公桌上,有十多本厚厚的記事本,“垃圾分類每月減量率、投放率、不準確率、破袋率統計”、“垃圾定時定點分類隨亂投放住戶統計冊”……都與小區垃圾分類有關。

        上航新村居委會的部分垃圾分類記錄冊。

        “我們從去年10月正式開始試點垃圾分類投放,當時只有10%的人贊成,而90%的人是不贊成,覺得自己家里要分干濕兩個垃圾桶,很不方便。”朱雪菊告訴記者,居委會率先選擇垃圾分類試點的,是上航新村和高登花園兩個小區,共332戶,17棟樓,都是年輕人與外來租戶居多。

       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,居委會改造了垃圾廂房,擺放干垃圾、濕垃圾、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四類垃圾桶,還加裝洗手池、雨棚和照明,增設工作人員休息室。同時向每戶居民發放左邊干垃圾、右邊濕垃圾的可拆卸分類垃圾桶。

        “我們還增設了攝像探頭,實時監督垃圾投放情況。”朱雪菊說,對于攝像探頭拍下的亂扔垃圾的情況,居委會和志愿者會上門提醒,并在樓下張貼“友情提示”。

        居委會專門牽頭成立了六支隊伍,分別為居委干部、樓代表、在職黨員、退休黨員、紅領巾先鋒隊(中小學生)、以及外來人員租房隊伍志愿者隊伍,每家每戶上門宣傳、動員,80名志愿者每天早晚時段輪流值守在垃圾廂房前。

        “特別是居委干部,每天在門口一站就是6個小時,指導大家分類。”朱雪菊告訴記者,她最大的感受,就是居委會一定要團結,“剛開始,我們真的是日夜都撲在上面,晚上都睡不著覺。”對于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居民,居委會會給其所在單位寫感謝信,借此鼓勵更多人自覺做好分類。

        垃圾分類推行一個半月時,能自覺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居民達到了70%;3個月后,提高至90%。

        上航新村的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記錄表。

        小區推行垃圾分類,根本還是要靠機制

        居民自覺形成垃圾分類的案例,已在上海多個小區上演。

        自2011年起,上海開始推進新一輪的垃圾分類減量工作,截至2017年,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已連續7年被列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加以推進。

        “近年來,在上海的居民小區里,確實有一批成功的垃圾分類案例。”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處處長徐志平說,從實踐案例來看,取得成功的小區都有一些共性因素:一是社區的基層組織具有較強的戰斗力;二是社區內一般會有一名核心人物,有較強的人格魅力;三是社區存在比較穩定的居住人群,屬于相對的熟人社會。

        這些共性的因素,讓小區內形成一種氛圍,出現一批志愿者,在大家合力下,讓居民愿意主動參與分類。

        “但并非所有的居民小區,都具備上述幾種共性。”徐志平認為,從根本上講,還是要靠機制來解決問題。

        而這樣的制度已在上海加速成型。上海3月份發布的《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》透露,上海將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達標驗收掛牌制度,創建一批垃圾分類示范居住小區(村)和示范街鎮,從而激勵社區垃圾分類的積極性。而作為傳統的激勵手段,綠色賬戶將往“自主申領、自助積分、自由兌換”的方向發展,力爭到2020年,家家戶戶都開通綠色賬戶。

        針對垃圾分類的主體——居民,《方案》首次提出了“定時定點”投放的概念,鼓勵居住小區的垃圾桶和垃圾箱房不再提供“24小時開放”的便利,從而改變居民隨意投放垃圾的意識和習慣。

        “下一步,我們將在居民區內落實物業、居委會、業主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,不能坐等基層組織和核心人物的出現,而是要通過落實工作責任,把該做的事情做好,該檢查的檢查好,比如入戶宣傳、配備垃圾容器等。”徐志平說,要通過體制機制的建立,落實到責任人,讓他們自覺去做這些事情,并找到合適的讓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方法,推進垃圾分類工作。

        關鍵字: 垃圾房款式 垃圾房設計 垃圾房材質


        上一篇:上海部分小區試用智能垃圾箱房
        下一篇:為延緩腐敗減少異味給垃圾房裝了空調
        QQ咨詢 商橋咨詢
      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√